專利的價值首先是要有市場價值,包括直接應用的市場規模或者潛在的應用規模,在所在市場的競爭力強,而且政策法規適應性強。3G、4G的專利之所以價值連城,很好得符合這個市場原則,移動網絡覆蓋面廣,市場規模巨大,競爭力強,4G專利主要在幾家大公司的手里,是屬于標準專利,政策法規適應性自不必說。
其次法律價值度,主要是專利質量的本身,專利本身的穩定性強,撰寫質量可靠,權利要求范圍大,比如基礎專利,很難繞過去,簡單的說就是專利有攻擊力。只要有類似的產品都會被拿住,拿住了還無效不了。
第三,就是專利的技術價值度,主要是說專利在技術上是否先進,這里的先進是相對市場上的其他技術而言的,也就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跨的步子大不大,比如從膠卷相機跨越到數碼相機,此外還看技術的可替代性,如果一項技術很容易被其他的技術替代,其價值也要打折的,還有專利本身的依賴度,如果一件的專利實施需要以另一件專利作為基礎,其實施必然侵犯另一件專利,比如用伸縮纖維做的伸縮管,需要用到伸縮纖維材料的專利,這樣管結構專利的價值也是受影響的。
高價值專利是如何產生的?
獲得巨額許可費的標準必要專利、成功阻止競爭對手幫助產品贏得市場的專利、在訴訟中獲得巨額賠償的專利都是高價值專利的典范。這些專利是如何產生的呢?高價值專利的產生是技術發展的自然延伸,還是多方的“設計”,在高價值專利的產生過程,專利管理者的角色要是如何?這些都是爭議頗多的話題。我們不妨從實際的例子出發,梳理一些高價值專利產生的過程,或許更容易理解這些問題。
標準必要專利的產生?
就以4G標準專利為例,4G標準也是各方技術加政策博弈的過程,在產生標準之前,各方都是討價還價,盡量想把標準往自己的專利上靠,這需要企業有相當的游說力,有了標準之后,各方又會針對新的標準的各種規范進行研發,比如4G標準中的信號處理,這時又考驗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分析能力,必須對當前的專利布局有相當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礎上申請達到標準的專利,所以這些標準專利多是掌握在有影響力的企業就可以理解了,比如4G專利,主要被高通、三星、華為、諾基亞等弄斷,基本上沒有小公司的事情。這種專利的產生是要考驗企業的政策游說能力和技術研發實力,專利管理分析能力,國際標準必要專利如此,一些國家標準必要專利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專利的產生本身可能并不那么“純潔”,企業如果要產生這方面的高價值專利需要有一些技術之外的能力,包括政策游說力、談判能力、專利分析管理能力等,起碼在標準產生之前對各方的專利布局有基本的了解,在標準建議產生之后對各方的進展實時把握,方案產生之后能進行完整的專利布局。
成功阻止競爭對手的專利的產生?
以U盤的專利為例,雖然該專利掌握在小公司的手里,但只要查該專利權人的背景就可知,該專利權人來自五百強公司的研發部門,對當時的相關技術趨勢和專利布局有相當的了解,而且專利意識非常強,在離職后過了競業禁止的等待期就申請了相關的專利,而且還是一個專利組合。九陽豆漿機專利也是很好的例子,該企業的創立者很早就申請了相關的專利。正因為企業創立者對專利的重視,對專利質量的要求也相對較高,要求的保護范圍非常清楚和明確,都被無效了多次保護范圍依然穩定。這些專利產生的都是對技術趨勢的精準把握和專利質量的高標準要求的成果。
在訴訟中獲得眾多賠償的專利的產生
以讓蘋果賠償5億美元的專利和讓三星巨額賠償的滑動解鎖專利為例,前者有威斯康辛大學校友基金會的精心挑選,在眾多的提案中選出預測電路這個巧妙的技術方案,后者則是蘋果公司完善的專利布局,34個相關專利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專利包,無效掉一兩個依然能保證相當的范圍。
所以高價值專利的產生多半不是在技術基礎上自然產生的結果,而是從一開始就注定著不太“純潔”,技術研發能力強并不能保證在專利上有優勢,需要強大政策游說力、技術研發實力、專利分析管理能力,是在技術趨勢和專利布局的把握基礎上,團隊密切合作的產物,是一種高端而又復雜的產品。
看到最后,作為專利方面的研發或管理者,你了解了嗎?